燒燙傷之職能治療


燒燙傷的危險因子

  造成燒燙傷的危險因子有熱灼燙傷、墊灼傷、化學藥品灼傷、火燒傷、凍傷;很明顯的,這些危險因子最先侵犯人體的地方即是人體最大的器官--皮膚,皮膚之下有肌肉、骨頭,受傷程度,輕者只有表皮的紅、腫、熱、痛,而嚴重者會傷及骨頭,需要截肢,或影響整個循環系統,造成生命的危險。

燒燙傷疤痕的形成

  瘢痕發生於燒傷皮膚或新植皮膚上,為紅色、沒有彈性的組織具有收縮之特性,特別在關節附近時容易使關節緊縮,關節活動度減小,造成攣縮及變形。


不幸的是燒傷或燙傷後的皮膚產生瘢痕的機率相當大,尤其是超過十四天才能癒合的區域。瘢痕組織含有許多細小的纖維,稱為膠原纖維,這些纖維會以不規則的形式粘在一起。要預測結疤的嚴重程度是不可能的,它決定於燒傷的深度、位置、面積大小與患者皮膚類型。皮膚膚色深者較淺者容易形成明顯的瘢痕。早期植皮可減少瘢痕的產生。但這種瘢痕也可能出現在植皮區周圍,若植皮皮膚是用篩剪的,則瘢痕會出現於植皮區的空隙中。


正常皮膚的肌纖維與膠原束平整排列,但燒傷皮膚及新植皮膚中的膠原束則成扭曲排列,嚴重的燒傷或燙傷區域,結疤是難免的,這些瘢痕永遠無法和正常皮膚一樣,但在疤痕生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照顧與處理,結果通常可達到可以被接受的程度並具備功能。這些燒傷後遺留的瘢痕可以變得平順而柔軟。


在最初的六個月中,瘢痕組織幾乎天天有變化。剛出院時這些受傷皮膚看起來很平順,但經過數月後就開始形成瘢痕,而且通常會變得比較糟,即使起初數月有穿戴彈性束套衣亦很難完全倖免,這是正常現象且無法完全預防的。


燒燙傷之復健  


 


復健過程所留下病理情況


1.        疤痕過度增生,導緻攣縮畸形,造成燒燙傷後功能障礙之主因。


2.        燒燙傷常伴隨感染、肢體水腫、關節活動度及肌肉耐力降低,影響心臟血管及肢體功能,阻礙復健的執行。


3.        病患面臨換藥及各種侵入性治療所引發的疼痛,降低其執行復健運動的意願,而使肌原纖維形成過多、組織變短,導緻關節活動性降低或喪失。


4.        在復健期間,常見新生皮膚因缺彈性、油脂及汗腺,在用力不當時造成表皮及真皮間的剪力,破壞表皮與真皮間脆弱纖維,而形成水泡、乾、癢的現象。


 


復健治療


復健時期,從病患住進燒燙傷病房時的第一天開始,持續至成熟為止。醫護人員常用之方法,正確擺位副本使用壓力治療運動及日常生活功能訓練,預防疤痕形成之矯正畸型。


1.        正確擺位:可減輕燒燙傷所導緻的肢體水腫,以維持關節活動度,預防攣縮及肢體變形。


2.        副木(splint):為一種熱塑性低溫材料,加熱會變軟,具可塑性,溫度降低則變硬,幫助燒燙傷患者擺位,保護新植皮部位,促進功能,預防及矯正畸形。


3.        壓力治療(pressure therapy):使用外持續性彈性壓力,如彈性繃帶,矽膠及彈衣等,以減少癒合傷口部位水腫、膠原蛋白合成速率,促使膠原蛋白束重新排列,與表皮層平行,保持疤痕的平坦和柔軟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彈性繃帶(elastic bandage
傷口癒口早期使用彈位繃帶可減輕腫脹,促進靜脈淋巴液回流,避免對剛癒合皮膚造成摩擦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矽膠(silicone)
可增加病患的活動角度、減低疼痛,幫助軟化疤痕及使疤痕平滑,常使用於弧度較大,壓力難以維持之部位或小範圍之燒燙傷,如顏面燒燙傷病患之鼻翼兩側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彈性衣(custom-made dlastic pressure Garment)
當傷口接近癒合,或大面積燒燙傷隻剩零星小傷口時,即可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穿著彈性衣,並持續至疤痕成熟為?,平均約1.52年(每天應穿著2223小時,除洗澡、皮膚滋潤時才可除去)。穿著彈性衣之初,有水泡發生是正常現象,因運動時,皮膚彈性衣互相磨擦、或關節部位彈性衣太緊、或衛生習慣不佳、或皮膚太敏感脆弱等,造成疤痕顏色變淡、發亮並產生水泡。破皮(friction),則是因新生皮膚及疤痕組織,無法承受穿著彈性衣或運動時產生之剪力所造成。彈性衣會使兒童骨骼及軟組織的發育受到影響。


穿著彈性衣的缺點:常需他人協助、易引起疼痛、不舒適、悶熱及活動的限制等。


4.        水泡處理:新生的皮膚較薄、較敏感。癒合區域及供皮區域容易產生小水泡,在早期數個月很常見,可能由於穿衣服或意外的碰擊、瘀傷造成刺激而形成。


預防水泡形成之方法如下:


1.  遵照院方的沐浴指示。


2.  穿戴合適之彈性束套。


3.  避免長時間站著維持某一姿勢下,應時常起來動一動;坐著時將手臂及下肢抬高。


4.  勿穿過緊衣物。


當水泡形成時應注意:


1.  將水泡弄開,蓋上生物性覆蓋(biological cover)預防進一步感染。


2.  繼續穿著彈性束套,再穿上不與彈性束套相粘的衣物,如TelfaMelolin預防水泡再被破壞。


3.  若部位漸擴大或變髒,儘速與醫師或燒傷中心聯繫。


4.  勿擅自使用藥用乳霜於已癒合部位。


5.        皮膚乾燥:痊癒的燒傷/燙傷部位及供植皮部位比較乾燥且薄而易剝落,此乃由於汗腺功能尚未健全及有害油脂之影響。因此這些部位每天應擦拭乳霜2~3次,尤其關節附近與較緊繃之部位,這樣可以使皮膚柔軟。 瘢痕之按摩可助瘢痕組織中的纖維瓦解,使皮膚更柔軟,外觀更平順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按摩之實施可在清洗皮膚或擦拭乳霜時進行。


6.        止癢:為供植皮區的部位與燒傷部位的常見問題,然而很遺憾的是沒有根本解決之道。這種癢的現象在夜間尤其明顯,嚴重會影響睡眠及食慾。原因可能由於皮膚乾燥、瘢痕組織生長或神經末稍之再生引起。隨著瘢痕組織漸趨成長,癢的現象會逐漸改善。以下所列為減輕的方法:


1.良好的皮膚護理乃為最基本的,如:洗澡,使用適當的滋潤乳霜。在冷水中沐浴會舒服些。


2.穿著合適的彈性束套,彈性束套應洗乾淨,確定無清潔劑殘留。


3.切勿抓癢。抓癢不但無益,更容易產生水泡與破壞皮膚。


4.穿著棉質/聚乙烯質料的衣物,棉被亦然。這類質料較羊毛或尼龍質料清涼,能減輕發癢現象。


5.皮膚因乾燥可能發癢,因此多用滋潤乳霜將可改善減輕。


6.若奇癢難忍,可請醫師開藥減輕症狀。除非不得已盡量勿採用此法。


7. 皮膚顏色:皮膚顏色的改變乃由於血液循環改變引起,這是癒合過程中的正常現象,但很難預測每個患者膚色改變的程度。表層及局部深層燒傷部位可能在幾個月內恢復正常膚色,但深部燒傷需要更長的癒合時間,且膚色改變將是永久性的。


由暗粉紅色而深紅色,最後轉為紫色。這種變化在手部、小腿和足部尤其明顯。


有助預防膚色改變的方法如下:


1.穿戴彈性束套。


2.盡可能將上肢與下肢抬高。


3.切勿站在某一固定姿勢太久。


值的注意的是瘢痕之消褪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。


8. 防曬:燒傷/燙傷部位與供植皮部位對陽光的反應較敏感,且將發現較受傷之前容易起泡、剝落。曬成褐色的皮膚容易起紅疤或斑點,故應保護皮膚,防止陽光曝曬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至少傷後一年內應避免陽光直接曝曬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彈性束套並不能防止陽光直曬,因彈性束套是多孔構造。最好在彈性束套外穿戴棉質護套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若需經常在戶外需穿上保護性衣物(如:帽子或手套)


l          若使用防曬乳液,每2~3小時及游泳後應擦拭一次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 盡可能安排自己的活動與工作在一天中較涼爽的時段完成。


職能治療協助  傷友恢復功能

  職能治療師會在急性期時開始介入,提供姿勢擺位的副木,教導傷友主動活動、衛教等,以維持傷友的關節活動度,增強體力。雖然在急性期傷友進出開刀房的次數會很頻繁,但復健工作絕對不能停止,一旦停止,再接受復健時,一切皆得從頭來過,這不但會加深傷友的痛苦,更會延遲復原的時間。當傷友的身體狀況進入復原期時,職能治療的目標就在於恢復傷友的肢體功能,提供疤痕的壓力治療,提升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,適應社會的心理調適等。


 


出自  http://depart.femh.org.tw/reh/20.doc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 燙傷小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